名存实亡简介
名存实亡的意思
解释: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语法:
名存实亡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只剩一个空名。
示例:
自从日方半途撤走后,这家合资企业已经名存实亡。
成语造句
- 1.长期分居两地,你对他的感情有点淡了。你很纠结,也犹豫了很久,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为了不伤害他而维持对你来说已名存实亡的婚姻,还是对自己的感觉负责而和他离婚。你觉得自己做法伤害一个爱你的人,你对他怀有内疚心理,这让你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
- 2.这家公司亏损严重,早已名存实亡了。
- 3.墙上这些规章制度,早已名存实亡了。
- 4.华美公司名存实亡,再无经营能力了。
- 5.自从日方半途撤走后,这家合资企业已经名存实亡。
- 6.那个村支书已名存实亡。
英语翻译
- 英语:
cease to exist except in name
- 日语:
有名無実になる
- 俄语:
остáлась однá видимость
名存实亡相关词语
- 1 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语法:名正言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元 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 2 名声过实
-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语法:名声过实作谓语、定语;指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3 取乱存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4 请由此亡
- 请允许我从此离开您。
- 5 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语法:言过其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 6 急功近名
- 急于求成,贪图虚名。出处:《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语法:急功近名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急于求成。
- 7 实旷来远
- 充实空旷的土地,招来远方的人。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先五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 8 实报实销
- 支出多少报销多少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3章:“将来花多花少,实报实销,我也不多要你一个。”语法:实报实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财务制度。示例:王朔《顽主》:“公出乘车实报实销。”
- 9 实不相瞒
-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语法:实不相瞒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示例:张恨水《夜深沉》第九回:“他有八个太太,实不相瞒,我是个四房。”
- 10 捐华务实
-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出处: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语法:捐华务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1 枉担虚名
- 枉:徒然。白白占有名位,形同虚设;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现在这两位姨娘,也是枉担虚名的。”语法:枉担虚名作谓语、宾语;指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
- 12 舍生存义
- 舍:放弃;存:保存。舍弃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正义的事业出处:《北齐书·孙搴等传赞》:“赞曰:彦举驱驰,万高行波,元康忠勇,舍生存义。”语法:舍生存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涉想犹存
- 涉想:想到,念及;犹;还。 形容某种情景依然存在于想像之中。出处: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帐前微笑,涉想犹存,而幄里余香,从风且歇。”
- 14 势不两存
- 见“势不两立”。出处:《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语法:势不两存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示例: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三国志·吴志·陆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