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望之福简介
毋望之福的意思
解释: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
出处: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语法:
毋望之福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毋望之福相关词语
- 1 腋肘之患
- 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语法:腋肘之患作主语、宾语;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 2 德高望重
-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出处: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语法:德高望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示例: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 3 福浅命薄
- 福分浅薄,命运不好,无福消受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这是妾福浅命薄,不能保养潜龙。是妾之罪,与陛下何与?”语法:福浅命薄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 4 率土之滨
-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出处:《诗经 小雅 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 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语法:率土之滨作宾语、定语;指天下。示例: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
- 5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语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 6 露台之产
- 典出《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 ﹞尝欲作露臺,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臺为!’”后用“露臺之产”指百金之资或为数不小的钱财。《梁书·贺琛传》:“今之燕喜,相竞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綺绣,露臺之产,不周一燕之资,而宾主之间,裁取满腹,未及下堂,已同臭腐。”《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露臺之产,谓百金也。”
- 7 抱关之怨
- 抱关:守门人。 指职位低微俸禄少的官吏的牢骚。出处:《后汉书·马武传附二十八将传论》:“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 8 一勇之夫
- 只有勇力而无智慧的人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我两个无过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处,自当效命,生死不辞。”语法:一勇之夫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9回:“刻下诸将中没有他的对手,究系一勇之夫。”
- 9 回天之力
-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出处:《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语法:回天之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回天之力,全寄托在这个奏折上,所以曹毓英笔下虽快,却是握管踌躇。(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10 权宜之策
- 见“权宜之计”。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语法:权宜之策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示例:清·冯桂芬《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
- 11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法: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今人徙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胡適《文学改良刍议》
- 12 心腹之交
-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径入来同坐何妨!”语法:心腹之交作宾语;指知音。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35回:“你们是共涛丞相心腹之交,怎么不思量与他雪恨?”
- 13 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语法:安之若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示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 14 望尘拜伏
- 见“望尘而拜”。出处:《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语法:望尘拜伏作谓语、定语;指敬畏的神态。示例:范文澜《引言》:“神秀所到之处,王公士庶望尘拜伏,每天受上万人的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