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含羞简介
忍辱含羞的意思
解释: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语法:
忍辱含羞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忍受耻辱。
示例:
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忍辱含羞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忍辱含垢
成语造句
- 1.她在那里忍辱含羞的过了三年,才终于找到机会逃出来。
- 2.忍气吞声忍辱含羞忍辱负重唾面自干委曲求全。
- 3.拦,籍检查为名,遍摸全身,百般调戏,任意玩弄,但也只好忍辱含羞,听其胡为,否则,刺刀举起,立刻戳死,故。
- 4.他步步忍辱含羞,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凄凉、痛苦、一切的悲悍……
- 5.她本想自尽,但却怕祸及家人,只能无奈地忍辱含羞前往金营。
英语翻译
- 英语:
swallow one's leek <pocket an insult>
忍辱含羞相关词语
- 1 忍饥受渴
- 2 老羞成怒
-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语法:老羞成怒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因羞愧恼恨而发怒。示例: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梁斌十三《红旗谱》)
- 3 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语法:含垢弃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4 毫不含糊
- 态度明确坚定出处: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语法:毫不含糊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态度、处事。示例: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他们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党的教导,没有忘记国家利益,面对死亡毫不含糊。”
- 5 含笑九原
- 原:泛指墓地。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出处: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黄府君挽词四首》:“齿发如公自古稀,定应含笑九原归。”语法:含笑九原作谓语;指死而无憾。
- 6 吞声忍气
-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语法:吞声忍气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 7 升迁荣辱
- 升:上升;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出处:《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升迁荣辱,身外事耳,吾岂为此?所以然者,我心自有病也。”语法:升迁荣辱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含毫命简
- 毫:毛笔;简:古代写字的竹片。嘴里叼着笔,桌上摆好纸。指准备动手写作出处:孙中山《心理建设》第三章:“试一问此超越欧美之中国文学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则,而后含毫命简者乎?”语法:含毫命简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9 安忍阻兵
- 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10 时羞之奠
- 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
- 11 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语法:不忍释卷作谓语、宾语;指勤奋好学。
- 12 羞人答答
-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语法:羞人答答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八回:“女孩儿家羞人答答的,教我怎样?”
- 13 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语法:城下之辱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辱国殄民
- 见“辱国殃民”。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语法:辱国殄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