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殄民简介
辱国殄民的意思
解释:
见“辱国殃民”。
出处: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语法:
辱国殄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辱国殄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辱国殃民
辱国殄民相关词语
- 1 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语法:城下之辱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金闺国士
-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出处: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语法:金闺国士作主语、宾语;用于夸奖人。示例:金闺国士知多少,寂寞鱼龙江海秋。高旭《自题花前说剑图》诗
- 3 忍辱含羞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语法:忍辱含羞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忍受耻辱。示例: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 4 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语法:民力雕弊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人民生活困苦。
- 5 地广民稀
- 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语法:地广民稀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大,人烟少。
- 6 无业游民
- 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语法:无业游民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到处流浪的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种人,恭维他,说他是做大少爷,讲得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
- 7 矫国革俗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语法:矫国革俗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 8 富国彊兵
-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 9 欺君误国
-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出处:明 陆采《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语法:欺君误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0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
- 10 公忠体国
- 谓尽忠为国。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语法:公忠体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郭沫若《蜀道奇》诗
- 11 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出处:《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语法:民生国计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 12 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语法:广土众民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 13 富可敌国
-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语法:富可敌国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极为富有。示例: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在,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余顷,其余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清 李汝珍《镜花缘》六十四回
- 14 天姿国色
-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出处:《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语法:天姿国色作谓语、宾语;形容女子貌美。示例:俺安禄山,前往曲江,恰好遇着三国夫人,一个个天姿国色。(清 洪升《长生殿 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