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含垢简介
忍辱含垢的意思
解释: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语法:
忍辱含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忍受耻辱。
示例:
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十年的忍辱含垢,十年的卧薪尝胆,算结晶成为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的神圣的雪耻战争。”
成语造句
- 1.三浦梧楼获释后,并未过着忍辱含垢的生活,也未从此与政治绝缘。
- 2.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忍辱含垢的柳青成熟了,她心灵的疮痛也渐渐愈合了,恐怖的记忆慢慢地远去了。
- 3.我北宗至今从纯阳子道祖而来已经有不知多少年岁,都奉行着忍辱含垢的哲理。
- 4.他原谅摩斯先生,一边心想,不知道这么忍辱含垢是什么味儿。
- 5.第三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路,第四条是忍辱含垢以求三年之艾的路。
- 6.孤虽然不肖,也曾南面为君,为何要忍辱含垢,尝他人的粪便?
英语翻译
- 英语:
eat humble pie <put one's pride in one's pocket>
- 俄语:
молча сносить оскорбления
忍辱含垢相关词语
- 1 孕大含深
-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语法:孕大含深作谓语、定语;指文章或事理等。
- 2 栖遑之辱
- 栖遑: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样子。四处奔忙,不得安居的劳辱出处:晋·陆机《演连珠》:“利尽万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语法:栖遑之辱作宾语;指奔波劳苦。
- 3 知荣守辱
- 守:安于。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出处:《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语法:知荣守辱作谓语;道家的一种处世方式。
- 4 含糊其词
-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语法:含糊其词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话说得不清不楚。示例:二人先受岸贾之瞩,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
- 5 匿瑕含垢
-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语法:匿瑕含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唐·元稹《论讨贼表》:“是以违陛下匿瑕含垢之仁,顺皇天震曜杀戮之用。”
- 6 含冤受屈
- 见“含冤负屈”。出处: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语法:含冤受屈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忍受冤枉。
- 7 荣辱与共
-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语法:荣辱与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既然两个完全对立的看法都可以荣辱与共,其他的看法也应该得到它们的身份证。”
- 8 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语法:含垢忍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忍辱负重。示例: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
- 9 安忍之怀
- 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出处:《隋书·刑法志》:“枭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水怀。”
- 10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语法:目不忍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景很凄惨。示例:地震过后,到处都是目不忍见的惨象
- 11 残忍不仁
- 残忍:凶暴;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语法:残忍不仁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12 耳不忍闻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语法:耳不忍闻作宾语、定语;用于凄惨的场面。示例:《中国的西北角 贺兰山的四边》:“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 13 负气含灵
-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出处: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语法:负气含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4 知白守辱
- 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语法:知白守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