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见简介
目不忍见的意思
解释: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出处: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语法:
目不忍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景很凄惨。
示例:
地震过后,到处都是目不忍见的惨象
英语翻译
- 英语:
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cannot bear to look at>
目不忍见相关词语
- 1 不存芥蒂
-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语法:不存芥蒂作谓语、定语;指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示例:他一向是心里不存芥蒂的
- 2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语法:不可磨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业绩等永远流传。示例:周总理以他崇高的品格,卓越的才华,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3 说不过去
- 不合情理,无法交代语法:说不过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合情理。示例:这理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 4 凡圣不二
- 佛家语。指凡人与圣人虽然有所区别,但本性是一样的。出处:《宝藏论·本际虚玄品》:“凡圣不二,一切圆满。”
- 5 泰而不骄
-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
- 6 稔恶不悛
-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出处:明 宋濂《胡公神道碑铭》:“苟能去逆效顺,悉从厚宥;或稔恶不悛,城一破,悔无及矣。”语法:稔恶不悛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等。示例:按诸公皆一时名硕,用之多不尽其材,而稔恶不悛如汪鋐者,乃持权久任如此。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屡兼二品正卿》
- 7 一见倾倒
- 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慕的情感出处:清·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先祖五世以官事过禾中,邂逅水次,一见倾倒。”语法:一见倾倒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一见钟情。
- 8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语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用不大的行动。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要不然,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9 帷幕不修
- 见“帷薄不修”。出处:《孔子家语·五刑解》:“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语法:帷幕不修作定语、宾语;指家门淫乱。
- 10 高枕不虞
- 高枕:垫高枕头;虞:臆度料想。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出处: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逖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不虞。”语法:高枕不虞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
- 11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出处: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语法:尽信书不如无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孙犁《我的史部书》
- 12 鹰嘴鹞目
-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出处: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语法:鹰嘴鹞目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坏人的嘴脸。示例:他长着一幅鹰嘴鹞目的嘴脸
- 13 瑜不掩瑕
- 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语法:瑜不掩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瑜不掩瑕,忠也。其有词或不典,将与众评之若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 14 安忍之怀
- 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出处:《隋书·刑法志》:“枭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