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视简介
目不忍视的意思
解释: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
语法:
目不忍视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景很凄惨。
示例: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成语造句
- 1.抚、按及三司文武看见这种光景,每日起来,只朝着北方痛哭,除过死守之外,一个个袖手无策——这种伤心惨目的现状真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的了。
- 2.据说,当时亲眼看到自己两名战士遗体那让人目不忍视的惨状的爷爷,当即连吐三口血,随即就晕了过去。
- 3.耗子就这样被雷志朗式收人方法给收编了,手段之直接暴力,令人目不忍视,就连老鼠这些老团员都看不下去了,把头偏向了一边。
- 4.因为现在的他满脸都是伤疤,各种各样的伤疤,层层叠加,让人目不忍视。
- 5.七尊古佛连同他师尊再内见得此景也是目不忍视,顿施法力将一切血污残尸化去,眼前众人见得佛光降下马上俯身相拜。
- 6.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尤使我目不忍视。
英语翻译
- 英语:
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cannot bear the sight of>
目不忍视相关词语
- 1 方正不阿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语法:方正不阿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品行正直。
- 2 阴魂不散
-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语法:阴魂不散作谓语、定语;指坏人。示例:林斤澜《禁》:“看看封建王朝去后,封建的东西不但阴魂不散,反倒有变本加厉的时候,这本书更加难得了。”
- 3 分文不名
-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出处: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语法:分文不名作谓语、定语;指贫穷。示例:我现在是分文不名
- 4 上梁不正
- 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语法:上梁不正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上下级关系。示例:余华《活着》:“我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抹着眼泪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 5 钳口不言
-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语法:钳口不言作谓语、定语;指不说话。示例:遇廷争则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 6 迤逦不绝
- 迤逦:曲折连续的样子。曲折连绵不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行十余里,忽见幢节幡盖,迤逦不绝。”语法:迤逦不绝作谓语、定语;指曲折。
- 7 不厌其繁
- 厌:嫌。不嫌繁杂;不嫌麻烦。出处: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语法:不厌其繁作谓语、状语;形容很有耐心。
- 8 分毫不差
- 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语法:分毫不差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准确。示例:曲波《林海雪原》:“眼前明摆着的事实,证明我估计得分毫不差。”
- 9 三过家门而不入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处: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语法:三过家门而不入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大公无私。
- 10 骑曹不记马
- 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出处:《晋书 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 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 11 不识一丁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语法:不识一丁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示例: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 12 抉目东门
- 见“抉目吴门”。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语法:抉目东门作谓语、定语;指忠臣被谗诛杀。示例:元·萨都刺《姑苏台怀古》:“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 13 过目不忘
-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出处:《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语法:过目不忘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14 目不识书
-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语法:目不识书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