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冤受屈简介
含冤受屈的意思
解释:
见“含冤负屈”。
出处: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语法:
含冤受屈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忍受冤枉。
含冤受屈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含冤负屈
成语造句
- 1.为了国家全局,即使含冤受屈,顶撞君王,甚至招怨惹祸,弄得晚年丧子,仍然是舍生忘死,大功无私,无怨无悔。
- 2.母蛇护子,若它有命在,肯定不会任由你带走蛇卵,再说如果不含冤受屈而死,也化不出这颗神泪。
- 3.本书讲述的是战国时代名将白起含冤受屈而死在异世重生,重铸自己战神辉煌之路,他在异世会重倒前世之撤吗?期待中。
- 4.不久之后,他想起他所面临的命运之中并无耻辱的成份,又想起还有无数的人也曾含冤受屈走过同一条路,而且每天有人从容走过,便也鼓起了勇气。
- 5.好,今天,本公子就来个长篇的,一个关于忠贞的妻子为了挽救含冤受屈的丈夫,女扮男装,考上了状元的故事,那妞,嗯嗯,那位受人钦佩的女子名叫孟丽君……
- 6.这些人要么是遇到灾年活不下去了,要么就是含冤受屈的,就连叫花子也有。
含冤受屈相关词语
- 1 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语法:含垢忍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忍辱负重。示例: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
- 2 无功受赏
- 没有功劳却受奖赏。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 3 词穷理屈
-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出处: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语法:词穷理屈作谓语、定语;指理亏。示例:冯永祥给马慕韩这么一追问,有点词穷理屈,尴尬地瞪着两只眼睛。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
- 4 熬枯受淡
-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语法:熬枯受淡作谓语、宾语;指忍受清苦生活。示例:[杜子春]渐渐卖了马骑驴,卖给了驴步走,熬枯受淡,度过日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人长安》
- 5 受之无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语法:受之无愧作谓语、定语;用于奖励与荣誉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再跟他借几千两银子出来做本钱,那就受之无愧了。”
- 6 风流冤孽
- 男女风情事而造成的冤仇罪孽。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 7 屈尊纡贵
- 受屈出处:《花的话》
- 8 屈己待人
- 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 9 纳污含垢
- 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语法:纳污含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蕞尔小国尔,尚知发奋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
- 10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 报:报复,抵偿。指对造成冤枉、仇恨的人进行报复,使其作出抵偿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语法: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只杀知县,不伤百姓。”
- 11 鼓腹含哺
-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出处:《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语法:鼓腹含哺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太平。示例:尧天舜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
- 12 沉冤昭雪
- 沉积很久的冤情得到洗刷出处:《灵应传》
- 13 匿瑕含垢
-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语法:匿瑕含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唐·元稹《论讨贼表》:“是以违陛下匿瑕含垢之仁,顺皇天震曜杀戮之用。”
- 14 义不屈节
- 节:节操。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