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含糊简介
毫不含糊的意思
解释:
态度明确坚定
出处: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语法:
毫不含糊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态度、处事。
示例: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他们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党的教导,没有忘记国家利益,面对死亡毫不含糊。”
成语造句
- 1.这道士毫不含糊,伸出手掌“五风景区的!”。
- 2.其实排长人还是不错的,杀起鬼子来,毫不含糊,就是脾气暴躁了点儿。
- 3.他们必须承认,毫不含糊地或不模棱两可地,该组织是唯一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
- 4.如今,问题的认识不仅更为广泛,在这一紧要的历史关头,还有特别的原因使得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正视这一问题。
- 5.大概迎来送往的学生多,耳闻目染,所以尽管老师带着眼镜一脸的书生气,可说起江湖套话来倒象个基层派出所民警一样毫不含糊。
- 6.无言毫不含糊,挥动着火越剑向刘国能劈去。
英语翻译
- 英语:
sturdy <in black and white terms>
毫不含糊相关词语
- 1 不过尔尔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出处: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语法:不过尔尔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没什么了不起。示例: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相传为陈琳讨曹,不过尔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回)
- 2 听之不闻
-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 3 泥而不滓
-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语法:泥而不滓作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 4 称道不已
- 一直称赞个不停
- 5 超然不群
- 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出处:《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语法:超然不群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 6 敌不可纵
- 对敌人不能放纵。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语法:敌不可纵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示例:古谚有之:敌不可纵。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草原。《魏书·郭祚传》
- 7 知命不惑
- 对生命、自然有了很好的了解,随遇而安,不迷惑。出处:唐·韩愈《送齐下第序》:“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 8 含笑九原
- 原:泛指墓地。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出处: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黄府君挽词四首》:“齿发如公自古稀,定应含笑九原归。”语法:含笑九原作谓语;指死而无憾。
- 9 洗手不干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语法:洗手不干连动式;作谓语;指做过的事不再干了。示例:这些盗窃惯犯恶习难改,仅靠道德的感化使他们洗手不干,悔过自新是不可能的,必须给他们以法律的制裁。
- 10 人言不足恤
- 形容不怕别人议论
- 11 悔不当初
-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出处:唐 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语法:悔不当初动宾式;作谓语、定语;与早知今日连用。示例:这一声叹息,大有悔不当初的意味。(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 12 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语法: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13 真金不怕火炼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语法:真金不怕火炼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 14 不劳而获
-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语法:不劳而获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示例: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鲁迅《两地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