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声忍气简介
吞声忍气的意思
解释: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语法:
吞声忍气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吞声忍气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英语翻译
- 英语:
eat humble pie <give one's head for the washing>
- 其他:
<法>avaler des couleuvres
吞声忍气相关词语
- 1 吞炭漆身
-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出处: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语法:吞炭漆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 2 矜功负气
- 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出处:《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语法:矜功负气作谓语;指居功自傲。
- 3 安忍阻兵
- 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4 网漏吞舟之鱼
- 法律太宽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
- 5 声名藉甚
- 藉甚:通“籍甚”,盛大。名声显赫出处:北周·庾信《周天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语法:声名藉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少好击剑,及长,以为不足学,遂专心于文史,声名藉甚。”
- 6 温声细语
- 温:温和;细语:小声地说话。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声音温和而委婉,多形容女子。
- 7 和和气气
- 态度平顺温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语法:和和气气作定语、状语;用于人际交往。示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和和气气同我们聊了会儿,喝了吴迪沏的绿茶。”
- 8 囫囵吞枣
-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语法: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示例: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9 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语法:不忍释卷作谓语、宾语;指勤奋好学。
- 10 沉心静气
-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出处: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语法:沉心静气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处事。
- 11 酒色财气
- 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语法:酒色财气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李生起而观之,乃是一首词,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 12 仗气使酒
- 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出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语法:仗气使酒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发酒疯。
- 13 屏气敛息
-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语法:屏气敛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 14 直节劲气
- 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出处:《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语法:直节劲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