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炭漆身简介
吞炭漆身的意思
解释: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出处: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语法:
吞炭漆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吞炭漆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漆身吞炭
成语故事
- 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英语翻译
- 英语:
eat charcoal to change one's voice and smear one's body to disguise oneself
吞炭漆身相关词语
- 1 网漏吞舟之鱼
- 法律太宽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
- 2 打翻身仗
-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语法:打翻身仗作谓语、宾语;指摆脱困境。示例: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得在工程中立功,打翻身仗,懂吗?”
- 3 文身翦发
- 见“文身断发”。
- 4 囫囵吞枣
-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语法: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示例: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 5 吞舟漏网
- 见“吞舟是漏”。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语法:吞舟漏网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6 饮泣吞声
- 泣:无声的哭;吞声:不敢出声。不敢放声大哭。出处: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二卷:“怅然惨,娇魂怨,饮泣吞声。”语法:饮泣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旧社会,财主的仆人,整天过着饮泣吞声的生活。
- 7 借身报仇
- 见“借交报仇”。出处: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语法:借身报仇作谓语、宾语;指舍身助人报仇。
- 8 徇国忘身
-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出处: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语法:徇国忘身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那些徇国忘身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流芳百世。
- 9 行伍出身
-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语法:行伍出身作谓语、宾语;指当兵出身。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京里一班清流,架子大得不得了,行伍出身的老粗,能吃得消他们?”
- 10 披发文身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出处:《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语法:披发文身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示例: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1 一身做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语法:一身做事一身当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口语。
- 12 各显身手
- 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语法:各显身手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13 吞声忍气
-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语法:吞声忍气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 14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语法: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吴伯箫《记一辆纺车》:“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