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翦发简介
文身翦发的意思
解释:
见“文身断发”。
文身翦发相关词语
- 1 文武差事
- 喻明劫暗偷。出处:《冷眼观》第12回:“倘若瞒着他,走一趟私盐,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轻则剜眼睛,重则废命。”语法:文武差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繁文缛礼
- 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出处: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语法:繁文缛礼作主语、宾语、分句;比喻烦琐、多余。示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缛礼,以为这是士大夫门第的必不可少的家教。”
- 3 发科打趣
- 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语法:发科打趣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 4 道德文章
-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语法:道德文章作主语、宾语;指学问与品德。示例: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苗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在我们省里是无人不知的。”
- 5 颜色发扬
- 形容脸上有光彩。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 6 偃武崇文
- 停息武备,崇尚文教。出处:《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语法:偃武崇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借身报仇
- 见“借交报仇”。出处: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语法:借身报仇作谓语、宾语;指舍身助人报仇。
- 8 徇国忘身
-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出处: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语法:徇国忘身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那些徇国忘身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流芳百世。
- 9 文抄公
- 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语法:文抄公作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示例:我痛恨那些文抄公的偷窃行为
- 10 文武兼济
- 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出处: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平生正直刚强,文武兼济,喜看《春秋左传》。”语法:文武兼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行伍出身
-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语法:行伍出身作谓语、宾语;指当兵出身。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京里一班清流,架子大得不得了,行伍出身的老粗,能吃得消他们?”
- 12 披发文身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出处:《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语法:披发文身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示例: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3 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出处: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语法:发愤自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志向等。
- 14 被发跣足
- 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披散头发,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语法:被发跣足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大家在问
翦 字的笔顺写法
翦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翦 ”字共有15画,笔顺写法是:点 撇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竖钩 横折钩 点 提 横折钩 点 提
2、翦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