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带重还简介
拾带重还的意思
解释: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出处: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语法:
拾带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拾带重还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物归原主
成语故事
- 传说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年少时游览香山寺,捡到一个妇人遗失的三条宝带,尽管他很喜欢,但是他不据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原来是这个妇人借来为她父亲脱罪用的。裴度毫不犹豫地还给他
拾带重还相关词语
- 1 资深望重
- 资格老,声望高。出处: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语法:资深望重作谓语、定语;指人声望高。示例:曾朴《孽海花》第25回:“差不多有将无帅,必须另简资深望重的宿将,如刘益焜、刘瞻民等。”
- 2 口耳并重
-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出处: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语法:口耳并重作宾语、定语;指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示例: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鲁迅《彷徨 肥皂》)
- 3 一还一报
-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语法:一还一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 4 却老还童
- 返老还童。出处:清·黄钧宰《金壶遁墨·候仙》:“摄神御气,救护命宝,可以却老还童。”语法:却老还童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外貌或精神。
- 5 披星带月
- 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出处:唐·吕岩《七言绝句》:“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语法:披星带月作谓语、状语;形容辛劳奔波。示例:陈毅《春兴》诗:“夜饭在田垄,披星带月归。”
- 6 语重心沉
-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出处: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语法:语重心沉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7 局骗拐带
- 诈骗财物,诱拐孩子。语法:在古今中外的法律条款中,~都是不被允许的。
- 8 重厚寡言
-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出处:《金史 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 9 逐物不还
-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出处: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语法:逐物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人军》诗:“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 10 深负重望
- 辜负大家的期望。
- 11 沾泥带水
-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语法:沾泥带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2 年高望重
- 年纪大,声望高。出处: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语法:年高望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3 弃琼拾砾
-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语法:弃琼拾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4 避重逐轻
- 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出处:见“避重就轻”。语法:避重逐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避开重大问题与责任。示例:各站额设车正贴人户,有近上富有实,有丁力站户,避重逐轻,或弟或兄,擅自将本户分房家口。《元典章·兵部三·站户别投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