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并重简介
口耳并重的意思
解释: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语法:
口耳并重作宾语、定语;指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示例:
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鲁迅《彷徨 肥皂》)
口耳并重相关词语
- 1 齐趋并驾
- 犹言并驾齐驱。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虽灿烂可观,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语法:齐趋并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 2 语重心沉
-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出处: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语法:语重心沉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3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语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老舍《赵子曰》:“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有天大的本事。”
- 4 耳边风
-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语法:耳边风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示例: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 5 钳口挢舌
-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出处:《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语法:钳口挢舌作定语;指闭口。
- 6 枉口诳舌
- 见“枉口拔舌”。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语法:枉口诳舌作谓语、宾语;多指造谣生事。
- 7 疾雷不及掩耳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出处:《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语法:疾雷不及掩耳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示例: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 8 抓腮挖耳
- 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语法:抓腮挖耳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 9 重厚寡言
-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出处:《金史 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 10 张口吐舌
-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语法:张口吐舌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惊讶等。
- 11 法不传六耳
-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语法:法不传六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佛门有句话,法不传六耳。大师父总该知道。《花城》1981年第4期
- 12 深负重望
- 辜负大家的期望。
- 13 资深望重
- 资格老,声望高。出处: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语法:资深望重作谓语、定语;指人声望高。示例:曾朴《孽海花》第25回:“差不多有将无帅,必须另简资深望重的宿将,如刘益焜、刘瞻民等。”
- 14 拾带重还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出处: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语法:拾带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