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吐舌简介
张口吐舌的意思
解释: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
语法:
张口吐舌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惊讶等。
成语造句
- 1.苏星河出力抗拒,才将火柱推开,但火焰离他身子已不过两尺,不住伸缩颤动,便如一条大蟒张口吐舌,要向他咬去一般。
- 2.只见那黄狗张口吐舌,双眼圆睁,全身已经接近腐烂,身上散发着恶臭,让人闻之欲吐。
- 3.两人斗得颇为难分难解,大蟒张口吐舌,逼退老人要去割断七彩人参的手,却又忌惮那快刀的锋芒,不敢死死相逼。
- 4.黑洛站在持盾男子身后快速的向彩蓝射去五六箭,这些箭在空中变成毒蛇,张口吐舌,向彩蓝呼啸而去。
- 5.猪八戒他们在下面看得张口吐舌。
- 6.如果恫吓失败,则会翻转、扭摆,最后张口吐舌装死。
张口吐舌相关词语
- 1 毒药苦口
- 毒药:攻毒的药物。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却能让人醒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语法:毒药苦口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
- 2 哓音瘏口
- “哓”念xiāo;“瘏”念tú。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出处: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语法:哓音瘏口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 3 喉舌之官
- 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出处:《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左雄传》:“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
- 4 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出处: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语法:口燥喉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5 交疏吐诚
- 交:交情;疏:不亲近;吐:谈吐,说话;诚:真诚,诚恳。交往虽然不密切,但说话非常真诚恳切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语法:交疏吐诚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 6 鼓舌扬唇
-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语法:鼓舌扬唇作谓语、宾语;用于说唱。
- 7 绝口不道
-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语法:绝口不道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示例:无如当放逐之余,绝口不道。(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 8 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出处: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语法:戟指嚼舌作谓语;指十分愤怒。
- 9 佛心蛇口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10 众口交詈
- 众人一致责骂。出处:清 夏燮《中西纪事 海疆殉难记上》:“牛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语法:众口交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强嘴拗舌
- 说话倔强的样子。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语法:强嘴拗舌作谓语、状语;指人说话等。示例:请不要强嘴拗舌地狡辩了
- 12 口没遮拦
- 指说话没任何顾忌,信口胡言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语法:口没遮拦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位‘大人’的口没遮拦,也是出了名的。”
- 13 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语法:笨嘴拙舌联合式;作谓语;用于谦辞。示例:(1)我笨嘴拙舌的,怎能参加辩论会呢?(2)小明是个笨嘴拙舌的人,但他的脑子很灵,手也巧得很。
- 14 张皇幽眇
- 阐发张扬思想或著述中的深妙精微出处:唐韩愈进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