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简介
哓音瘏口的意思
解释:
“哓”念xiāo;“瘏”念tú。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语法:
哓音瘏口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哓音瘏口相关词语
- 1 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出处: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语法:口燥喉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2 绝口不道
-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语法:绝口不道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示例:无如当放逐之余,绝口不道。(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 3 佛心蛇口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4 众口交詈
- 众人一致责骂。出处:清 夏燮《中西纪事 海疆殉难记上》:“牛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语法:众口交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口没遮拦
- 指说话没任何顾忌,信口胡言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语法:口没遮拦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位‘大人’的口没遮拦,也是出了名的。”
- 6 枉口嚼舌
- 见“枉口拔舌”。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语法:枉口嚼舌作谓语、宾语;多指造谣生事。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见鬼的小王八羔子!这一定是狄家小陈子的枉口嚼舌。”
- 7 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出处: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语法:青口白舌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8 口吐珠玑
-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出处: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语法:口吐珠玑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说话有文采。示例: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 9 养家糊口
-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5回:“养家糊口,个个皆然。”语法:养家糊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到处奔波着出卖自己的体力,用无尽的汗水赚几个钱来。”
- 10 赞口不絶
- 不住口地称赞。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语法:作谓语、定语
- 11 血盆大口
-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出处:唐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语法:血盆大口作宾语;指嘴。示例:原来身后有个山羊在那里吃草,却被大虫看见,扑了过去,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 12 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语法:目呆口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吃惊时。
- 13 毒药苦口
- 毒药:攻毒的药物。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却能让人醒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语法:毒药苦口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
- 14 张口吐舌
-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语法:张口吐舌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惊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