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珠玑简介
口吐珠玑的意思
解释: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语法:
口吐珠玑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说话有文采。
示例:
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口吐珠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咳唾成珠
成语造句
- 1.但空姐们只是微笑着,却难得口吐珠玑“拍照可以,接受采访嘛……”娇艳的脸上露出腼腆。
- 2.不过梅妃腹怀锦绣、口吐珠玑,却是杨妃不能望其项背的。
- 3.,一听六师伯口吐珠玑的长篇大论,林婉如温婉的小脸上苦兮兮的,立即举双手投降,道“我好累,我先去休息了”。
- 4.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 5.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经济的繁荣,律师的职能早已超越了港片中头戴假发、身披律师袍、口吐珠玑、舌生莲花的形象。
- 6.公子口吐珠玑,对上小女子的上联已经可以入得大厅了,就不要在让众多饱学之士难堪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mouth spits out pearls.
口吐珠玑相关词语
- 1 珠玑咳唾
- 珠玑:珠玉;咳唾:比喻谈吐议论。比喻谈吐或文辞美如珠玉出处:汉·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语法:珠玑咳唾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宋·陈师道《后山诗注·嘲秦观》:“若为借与春风看,无限珠玑咳唾中。”
- 2 养家糊口
-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5回:“养家糊口,个个皆然。”语法:养家糊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到处奔波着出卖自己的体力,用无尽的汗水赚几个钱来。”
- 3 赞口不絶
- 不住口地称赞。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语法:作谓语、定语
- 4 血盆大口
-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出处:唐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语法:血盆大口作宾语;指嘴。示例:原来身后有个山羊在那里吃草,却被大虫看见,扑了过去,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 5 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语法:目呆口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吃惊时。
- 6 佛口圣心
- 形容言语温厚,心地慈善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我费尽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语法:佛口圣心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肠。
- 7 信口胡诌
- 信口:随便开口。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比喻不负责任随口乱说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誓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信口胡诌?”语法:信口胡诌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示例:张恨水《夜深沉》第16回:“向老王望着道:‘你有点信口胡诌罢?’”
- 8 金口玉言
-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语法:金口玉言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示例: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9 众口熏天
-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出处:《吕氏春秋 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语法:众口熏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口若悬河
-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语法:口若悬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 11 分房减口
- 亦作“分身减口”。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语法:分房减口作宾语、定语;用于灾荒年。
- 12 钝口拙腮
-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语法:钝口拙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示例:他一紧张就变得钝口拙腮起来
- 13 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出处: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语法:青口白舌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14 枉口嚼舌
- 见“枉口拔舌”。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语法:枉口嚼舌作谓语、宾语;多指造谣生事。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见鬼的小王八羔子!这一定是狄家小陈子的枉口嚼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