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敏行简介
讷言敏行的意思
解释: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语法:
讷言敏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讷言敏行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谨言慎行
成语造句
- 1.他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
- 2.讷言敏行: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
- 3.熟悉二人的人士评价,俩人性格互补,冯相对内向,讷言敏行,思虑细致,长于管理;杜相对外向,善于外交,敢干敢说,用豫北人的话说“比较猛”。
- 4.少说多做,广州经济敢于硬碰硬;讷言敏行,捧出成果实打实。
- 5.珍惜时间和生命,博学广闻,讷言敏行。
- 6.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awkward in one's speech and earnest in one's conduct
讷言敏行相关词语
- 1 空言虚语
- 虚:虚假。指不实在的话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语法:空言虚语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实在的话语。示例:东汉·王充《论衡·薄葬》:“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 2 经明行修
-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语法:经明行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示例:《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 3 素位而行
- 指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出处:《礼记·中庸》
- 4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语法: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示例: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 5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出处:《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语法: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廖仲恺《消费合作社概论》:“顾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6 敢怒不敢言
- 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语法:敢怒不敢言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指胸中愤怒。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曾笑苏求功心切,不免责骂叱喝,工匠敢怒不敢言。”
- 7 姑妄之言
- 姑:姑且;姑且说说
- 8 烟视媚行
-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出处:《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语法:烟视媚行作谓语、定语;形容旧时的新媳妇。
- 9 得君行道
- 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出处: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语法:得君行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贿赂公行
-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出处:《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内外勾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语法:贿赂公行主谓式;作补语、定语;指公开行贿受贿。示例:欧阳山《苦斗》:“痛骂‘刮民党’腐败无能,贪赃枉法,贿赂公行,官贼不分。”
- 11 电火行空
- 闪电行于天空。比喻极其迅速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语法:电火行空作宾语、定语;用于速度等。
- 12 言人人殊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语法:言人人殊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示例: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清 黄钧宰《金壶七墨 堪舆》)
- 13 俗语常言
- 早已在民间流传,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话。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岂不闻俗语常言,酒解愁肠。”
- 14 言而不信
- 见“言而无信”。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语法:言而不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0回:“言而不信,如畜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