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不信简介
言而不信的意思
解释:
见“言而无信”。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语法:
言而不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0回:“言而不信,如畜类一般。”
成语造句
- 1.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3.心中倒是对公孙瓒看低了几分,为将者言而不信,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
- 4.我可不是一个言而不信的人,更何况我也不想让他失望。
- 5.既然签了约就不能反悔了,他可不是一个言而不信的人。
- 6.肖子龙,你应该要记住你所说的话,我们可不希望请了个言而不信的保镖!
言而不信相关词语
- 1 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出处:《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语法:逆流而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精神等。示例:张天民《创业》第13章:“目前,正有一股寒流向我们压过来,我们要逆流而上,打上去!”
- 2 生不如死
- 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语法:生不如死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处境。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我生不如死,誓与诸君往讨此贼!”
- 3 音信杳无
- 没有一点消息。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语法:音信杳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民心不壹
-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出处:《左传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示例:永与陛下系出同宗,乃独僭称尊号,煽动华夷,惑民视听……今若不先加除灭,恐民心不壹,后患方长,怎得谓不足深忧!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十五回
- 5 跬步不离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语法:跬步不离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 6 大谬不然
- 指非常错误;实际完全不是这样。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语法:大谬不然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从表面看,似乎既称红军,就可以不要党代表了,实在大谬不然。(《毛泽东选集 井岗山的斗争》)
- 7 愤不顾身
-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出处: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语法:愤不顾身作谓语、状语;指人不惜生命。示例:清军自得汉阳,湖南人士均愤不顾身,颇有灭此朝食之慨。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
- 8 祸出不测
- 测:估计,猜度。灾祸的产生不可揣测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厉,众恐祸出不测。”语法:祸出不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疾不可为
-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语法:疾不可为作宾语、分句;指已陷入绝境。示例: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巧娘》)
- 10 一卧不起
- 谓一病不愈。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疾病,一卧不起。”语法:一卧不起作谓语、定语;指生病。示例:他回来后就一卧不起,不久命赴黄泉了
- 11 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语法:一望而知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而且一望而知情商也没用,因为客堂里都搭起床铺。”
- 12 守正不挠
- 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语法:守正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6卷:“不以门阀自高,益能守正不挠,为时名相。”
- 13 不可轻视
- 不能够小看出处: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可轻视的。”语法:不可轻视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4 崎岖不平
-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语法:崎岖不平作谓语、定语;指山路等。示例:郁达夫《杭江小历纪程》:“路虽则崎岖不平,但风景却同嚼蔗近根时一样,渐渐地加上了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