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言简介
俗语常言的意思
解释:
早已在民间流传,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话。
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岂不闻俗语常言,酒解愁肠。”
俗语常言相关词语
- 1 讷言敏行
-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法:讷言敏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 2 空言虚语
- 虚:虚假。指不实在的话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语法:空言虚语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实在的话语。示例:东汉·王充《论衡·薄葬》:“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 3 习以为常
-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出处:《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语法:习以为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示例: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 4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语法:从俗浮沉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 5 安堵如常
-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 6 入乡问俗
-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出处:《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语法:入乡问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安常履顺
-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出处: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语法:安常履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于安逸的生活。
- 8 眉来语去
- 用眉目传情,用话语暗示。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男女间不正当地勾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决婿》:“天竺见他来,顺稍儿到讲台,眉来语去情儿在。”语法:眉来语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眉目传情。
- 9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出处:《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语法: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廖仲恺《消费合作社概论》:“顾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10 敢怒不敢言
- 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语法:敢怒不敢言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指胸中愤怒。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曾笑苏求功心切,不免责骂叱喝,工匠敢怒不敢言。”
- 11 姑妄之言
- 姑:姑且;姑且说说
- 12 日以为常
-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出处: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不然则予之耽寝,日以为常,记者语简而不尽其详,亦不可知。”语法:日以为常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示例: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妪往来两地,日以为常。”
- 13 言而不信
- 见“言而无信”。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语法:言而不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0回:“言而不信,如畜类一般。”
- 14 艳美绝俗
- 绝俗:远超过寻常。形容女子相貌明艳美丽,远远超过一般人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从以小鬟,仅六七岁。”语法:艳美绝俗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