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一报简介
一还一报的意思
解释: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语法:
一还一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一还一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一报还一报
成语造句
- 1.妹妹,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大凡世上之事,总是有因有果,一还一报,你又何必太过伤心呢?
- 2.当然也是她挽救了我,这我必然要报答她的,这就是一还一报,恩是恩仇是仇,恩冤分明。
- 3.开始是我救了你好不好?一还一报,互不相欠。
- 4.我有初一,你有十五,一还一报,公公道道。
- 5.偏偏咋一还一报呢?咱乡间除了一颗血疙瘩心还有啥?说完倔倔地走了。
- 6.家伟你出来,你也不能这么不是人!噢,你一还一报呢?
一还一报相关词语
- 1 一犁雨
- 下了一犁深的春雨
- 2 一蟹不如一蟹
-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出处:宋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语法:一蟹不如一蟹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越来越差。示例: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清 翟灏《通俗编 禽鱼》引《圣宋掇遗》)
- 3 百密一疏
-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出处: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语法:百密一疏作谓语、定语;指计划或谋略。示例:深知杜竹斋为人的吴荪甫此时却百密一疏,竟没有看透竹斋的心曲。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鼓励,用反激。茅盾《子夜》十
- 4 却老还童
- 返老还童。出处:清·黄钧宰《金壶遁墨·候仙》:“摄神御气,救护命宝,可以却老还童。”语法:却老还童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外貌或精神。
- 5 一工一料
- 可解释为料钱和工钱是1:1的关系。
- 6 自成一家
-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出处: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语法:自成一家主谓式;作谓语;指独特的见解。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我是要沟通中西医术,自成一家。”
- 7 一而光
-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 8 一毫不取
-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语法:一毫不取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9 功一美二
-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 10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语法: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慨叹。
- 11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法:一举三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14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战夫索西谛矣。”
- 12 一狠二狠
-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语法: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示例: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一狠二狠,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 13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 少数敌不过多数。出处:清·冷佛《春阿氏谋夫案》第五回:“本来你胡闹吗!十个人当差,偏你要独出己见么?俗语说:‘一不扭众,百不随一’,谁叫你胡说白道,出这宗甑儿糕呢。”
- 14 不值一钱
- 比喻毫无价值。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语法:不值一钱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身无分文。示例: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御史大夫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