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还一报简介
一报还一报的意思
解释: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语法:
一报还一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明儿大伙一人带一根大棒子,用大棒子来审韩大棒子,这叫一报还一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
一报还一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一还一报
成语造句
- 1.那小女孩撕了她哥哥的书,他哥哥一报还一报,也撕了她的书。
- 2.一报还一报,后来,东府的人也有样学样,凡西府送去的文件,他们也找岔子,以报复寇准。
- 3.心结不是放下,是要解开。仇恨不是放下,是要一报还一报!柳下挥。
- 4.赵铁柱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正气凛然的上前,一报还一报,将那孙姐的衣领也拉开看看呢?
- 5.我一个朋友最近被她男友劈腿了,但我觉得她活该。因为她自己也是到处招蜂引蝶,一报还一报罗。
- 6.平头百姓一下子被敲诈了这么多钱,心病难医啊!“哼!这次,便有一报还一报吧!”。
一报还一报相关词语
- 1 一丝不紊
-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出处: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语法:一丝不紊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把事情处理得一丝不紊
- 2 一清如水
-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语法:一清如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谁不知道戴二太爷一向是一清如水,谁见你受过人家的谢礼?”
- 3 融为一体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语法:融为一体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密切。示例: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 4 人手一册
-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语法:人手一册作宾语;形容书的读者多。示例:这本书销量很好,几乎是人手一册
- 5 破题儿头一遭
- 破题:八股文的第一股;遭:次。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或事情开头出处:王浚卿《冷眼观》:“一个堂堂督抚的女公子,跟着戏子逃跑,要首县办供给,已是破题儿头一遭。”语法:破题儿头一遭作宾语;指第一次。
- 6 一琴一鹤
-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出处:《宋史 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语法:一琴一鹤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
- 7 一献三售
- 见“一献三酬”。出处: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语法:一献三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寒如此
-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语法:一寒如此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赖是同乡复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元 方回《次韵许大初见赠》诗)
- 9 忠君报国
- 忠于国君,报效国家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语法:忠君报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 10 衣带一江
- 犹言一衣带水。 宋 文及翁 《贺新郎·西湖》词:“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
- 11 擎天一柱
-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 12 一勇之夫
- 只有勇力而无智慧的人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我两个无过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处,自当效命,生死不辞。”语法:一勇之夫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9回:“刻下诸将中没有他的对手,究系一勇之夫。”
- 13 登高一呼
-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语法:登高一呼作谓语、宾语;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示例: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 14 一索得男
- 旧时指头胎生子。出处:《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语法:一索得男偏正式;作谓语;指头胎生子。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兹以正月初吉,一索得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