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髻读音
芭蕉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妇女发式,椭圆形,在髻的四周环以绿翠的一种髻式。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芭蕉髻相关词语
- 1 芭乐校园
- 芭乐校园以拍摄“终极一班”而闻名有大批学生想进这学校里读书也要让学生感到学校里的温暖。
- 2 芭俪
- 邪神芭俪是虚无之父和混沌之母第二个孩子,芭俪在神语中是诱惑的意思。
- 3 半翻髻
- 半翻髻是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唐段成式《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半翻髻,在唐初时,流行于宫中。(日)原田淑人《中国唐代的服装》认为,半翻髻,似相当于新疆发掘‘树下美人图的头发。
- 4 板芭
- 板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ǎn bā ,是指用木片围成的篱笆。
- 5 包髻
- 包髻是一种长方形头巾,戴时将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宋代出现此头巾。明代妇女喜欢戴黑纱罗制作的包发髻。清代,由于剃发令的实施,男子已不扎巾,只有在妇女间仍流行。清代汉族妇女同明代妇女一样,喜欢带包髻,又叫“包头”。
- 6 宝髻
- 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 7 辫髻
- (1) 用辫子盘成的髻 英 pigtail;braid
- 8 鬓髻
- 亦作'鬂髻'。挽在两鬓的发髻。
- 9 缠髻儿
- 缠髻儿,拼音是chán jì ér,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时妇女发髻的一种。
- 10 垂髻
- 其形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称垂髻。在汉代妇女中很流行这种发式,也为历代沿用。髻式随社会风俗易化有所改变。如汉代妇女梳的垂髻发团是在背后,明代则已梳在颈后或脑后。梳这种发式的对象,由青年妇女逐渐转到老年妇女,清朝末年,俗称“疙瘩鬏”。 现在农村的一些老年妇女,仍有梳这种垂髻的。
- 11 丛髻
- 妇女发式
- 12 翠髻
- 翠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uì jì,是指乌黑的发髻。
- 13 胆瓶蕉
- 美人蕉的一种。根出土处特肥如胆瓶,因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蕉花﹞又有一种,根出土处特肥饱如胆瓶,名胆瓶蕉。”
- 14 顶髻
- 顶髻是词语,拼音是dǐng jì,释义为头顶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