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简介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的意思
解释: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出处:
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语法: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慨叹。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相关词语
- 1 庸懦无能
- 庸:平庸;懦:懦弱。平庸懦弱,没有才能。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若使庸懦无能之辈跟随前后,不独教他们笑我天朝无人,反与尔事有碍。”
- 2 旋得旋失
-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出处: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语法:旋得旋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法:一举三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14回:“私者公之析言,公者私之积名,要之一举三反,可以战夫索西谛矣。”
- 4 别来无恙
-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曰:‘公瑾别来无恙!’”语法:别来无恙作谓语、分句;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问候。示例:(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 5 一狠二狠
-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语法: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示例: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一狠二狠,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 6 浮生一梦
- 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出处: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语法:浮生一梦作宾语、定语;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 7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8 死而无怨
- 怨:怨恨。死了也不怨恨。《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语法:死而无怨作谓语;指死而无悔。示例:求大人请臬台大人升一升冠,露一露头部,倘没有受伤痕迹,小人死而无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七回
- 9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处:《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语法: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
- 10 抵死漫生
-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出处:宋·向滈《西江月》词:“抵死漫生要见,偷方觅便求欢。”语法:抵死漫生作谓语、定语;形容竭尽思虑。
- 11 知人之术
- 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语法:知人之术作宾语;指看人的眼力。
- 12 方生方死
-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语法:方生方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郭沫若《苏联纪行·8月9日》:“我们是处在方生方死之间的。”
- 13 掩其无备
- 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语法:掩其无备作谓语、定语;指突然袭击。示例: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旧唐书 李密传》)
- 14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作定语、分句;指非常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