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报恶简介
以恶报恶的意思
解释: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出处: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语法:
以恶报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成语造句
- 1.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 2.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
- 3.你不要说:“我要以恶报恶”;要等候耶和华,祂必拯救你。
- 4.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 5.不要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 6.你不要说,我要以恶报恶。要等候耶和华,他必拯救你。
以恶报恶相关词语
- 1 磨厉以须
- 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语法:磨厉以须作谓语;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 2 以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出处: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语法:以微知著一般作谓语、宾语。。示例: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住歪风。
- 3 自以为是
-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语法:自以为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示例: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 4 言以足志
- 足:完成;志:意愿。言语能够用来表达意愿。指思想可以通过言语反映出来。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 5 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语法:作恶多端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他是个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
- 6 以耳代目
- 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出处: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语法:以耳代目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以耳代目的做法不可取
- 7 翘首以待
- 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出处:王朔《无人喝彩》:“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车已停稳,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他挤在人堆里翘首以待。”语法:翘首以待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示例:我们翘首以待她的好消息吧
- 8 疾恶如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出处:《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语法:疾恶如雠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9 以法为教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出处:《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语法:以法为教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以一击十
-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11 以德为邻
- 比喻要加强修养,讲求道德出处: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 12 讹以滋讹
-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出处: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语法:讹以滋讹作宾语、定语;指谣言等。
- 13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语法: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作宾语、分句;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聂绀弩《论通天教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用王安石的说法,就是‘畜生出其门,此人之所以不至也!’”
- 14 以是为恨
- 恨:遗憾。把这件事当作遗憾出处: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语法:以是为恨作谓语;指把这件事当作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