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教简介
以法为教的意思
解释: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语法:
以法为教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 1.例如“福祸相倚”的辩证思想,“以法为教”的法治思想,“兼爱互利”的社会和谐思想等等。
- 2.到了秦朝时始皇以法为教、焚百家之书,对墨家在内的众多思想流派造成了重创。
- 3.“故明主治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4.比如韩非声称“以法为教”,直接把法律视为对民众的规训与惩罚,所以才有民众守法这一说。
- 5.总之,在韩非看来,“以法为教”是预防犯罪、国家大治的前提,没有法律教育,法治就难以实现。
- 6.在法制上他以法家理论为治国指导思想,制订颁布了秦律,并规定了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相关词语
- 1 以一击十
-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2 占山为王
- 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语法:占山为王作谓语、定语;指称王称霸。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结交了一帮苦兄难弟,占山为王的经历,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
- 3 以德为邻
- 比喻要加强修养,讲求道德出处: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 4 讹以滋讹
-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出处: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语法:讹以滋讹作宾语、定语;指谣言等。
- 5 无以名之
-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前的对象
- 6 仅以身免
- 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出处:战国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语法:仅以身免紧缩式;作分句;指除了生命以外其它都损失了。示例:宋·王禹偁《贺胜捷表》:“渠魁遁逃,仅以身免,贼气大沮,人心已离。”
- 7 互为标榜
-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出处: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间或肆志风雅,率求名位相埒者,互为标榜,不复商榷于布衣之贱。”语法:互为标榜作谓语、宾语;指互相吹嘘。
- 8 以身试险
-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出处:《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示例:向来搜检夹带,每每从宽。因其急于功名,以身试险情尚可宥。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三回
- 9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出处:《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语法:知其不可而为之作谓语、宾语;指意志坚决。示例:吾辈固知其不可而为之耳。(章炳麟《致伯中书十四》)
- 10 习以成俗
-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出处:《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语法:习以成俗作宾语、定语;指成为习俗。示例:这已经成为习以成俗的事情了
- 11 无动为大
- 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 12 以古方今
- 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出处:《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语法:以古方今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圣贤所行,因为尽礼,季孙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古人无忌讳》
- 13 翘首以待
- 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出处:王朔《无人喝彩》:“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车已停稳,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他挤在人堆里翘首以待。”语法:翘首以待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示例:我们翘首以待她的好消息吧
- 14 移风崇教
- 移转风气,崇尚教化。出处:《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语法:移风崇教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