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简介
追本溯源的意思
解释: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比喻追寻根源。
出处:
石三友《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语法:
追本溯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追本溯源,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成语造句
- 1.追本溯源,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 2.近日我修为有所精进,可借古今之事,通未来之变,蛛丝马迹,便可追本溯源。
- 3.这种追本溯源不但有助于我们从社会建构论的历史去理解它的逻辑,而且也为它提供了辩护。
- 4.宇宙时空并不是真的有无限选择,三维时空内任何‘事件’的出现,只要它还是属于三维空间里的物质,就总是会一环扣一环,可以由此到彼,追本溯源。
- 5.追本溯源,便找到了这个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中西方交流热切频繁,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辉煌的年代,于是《官居一品》便诞生了。
- 6.追本溯源,搞清一个月前的战斗。
英语翻译
- 英语:
go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 日语:
根源(こんげん)を究(きわ)める
- 俄语:
доискиваться до сути дела <доискиваться до корней>
- 其他:
<法>remonter jusqu'à la l'origine de
追本溯源相关词语
- 1 背本趋末
-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语法:背本趋末联合式;作谓语;同舍本求末。示例: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
- 2 穷源推本
-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出处: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语法:穷源推本作谓语、宾语;用于探求。
- 3 一本万殊
- 本:根源;万:许多;殊:不同。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其实本源同一,比喻事物万变不离其宗,出自于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七。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 4 本深末茂
- 本:树根;末:树梢。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出处:唐·韩愈《答尉迟生书》:“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舍,本深而末茂。”
- 5 紧追不舍
- 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紧追不舍。”语法:紧追不舍作谓语、宾语;指紧跟不放松。示例:张爱玲《浮花浪蕊》:“也只好跟着跑,紧追不舍。”
- 6 推宗明本
- 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其道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语法:推宗明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弃末返本
- 见“弃末反本”。出处:《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语法:弃末返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8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9 追魂夺魄
- 见“追魂摄魄”。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语法:追魂夺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大吼一声,必定动天惊地;小笑两面,亦可追魂夺魄。《绿野仙踪》第二十二回
- 10 探本穷源
-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语法:探本穷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出处: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语法:一本万利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旧时代的商人有一句生意经:“一本万利”。就是说,出最小的资本,追求最大的利润。(郭小川《一本万利》)
- 12 枯本竭源
-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出处:《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语法:枯本竭源作谓语、宾语;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13 立马追镫
- 极言火速。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烟囱吐豪气,炉心滚热浪,平炉王立马追镫要出钢。”
- 14 同源异派
- 见“同源异流”。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语法:同源异派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