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清行浊简介
言清行浊的意思
解释: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语法:
言清行浊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言清行浊。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
言清行浊相关词语
- 1 言行不类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2 反行两得
- 行:行事。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面和反面两种效果。出处:《商君书·徕民》:“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 3 言谈林薮
-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出处:《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语法:言谈林薮作宾语、定语;指善于谈论的人。
- 4 言多语失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语法:言多语失作宾语、定语;同“言多必失”。示例:孙犁《芸斋琐谈》:“言多语失,还可以传错、领会错,后来解释、补充、纠正也来不及。”
- 5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语法: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说话算数。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9回:“咱们可是君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6 禁止令行
-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语法:禁止令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政策等。
- 7 言简意少
-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语法:言简意少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但并不是言简意少
- 8 自食其言
-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出处: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语法:自食其言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 9 两可之言
- 两可:可彼可此,态度暧昧。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10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语法: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 11 七行俱下
-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语法:七行俱下作谓语;用于看书。
- 12 恣意妄行
-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出处:《汉书 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语法:恣意妄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允祀在皇考时,恣意妄行,匪伊朝夕,朕可不念祖宗肇造鸿图,以永逸子孙之安乎?《清史稿 允祀传》
- 13 疾言怒色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语法:疾言怒色作谓语、宾语;指人发怒。
- 14 直言危行
- 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出处: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语法:直言危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