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中不发简介
留中不发的意思
解释: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语法:
留中不发作谓语、宾语;用于封建文书等。
示例: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2回:“给事中萧俨,复上疏极谏,俱留中不发。”
成语造句
- 1.好办,您让魏公公与皇上建议,那些上参的折子,都留中不发就是了。
- 2.这些折子都被朱元璋全部留中不发,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朱元璋自己也知道,现在自己丧服罢朝的时间已经超出了礼制。
- 3.因此,这本公开弹劾三王子的奏折没有照例留中不发,而是公诸于众。
- 4.世宗也坚执不从,命再博考前代典礼,以求至当,把群臣的奏疏都留中不发,对阁臣掣肘而不能如愿,感到十分不快。
- 5.雪花横飞的奏章,一页页的飞过内阁,却留中不发。
- 6.奏折虽然留中不发,但本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各种学堂,闻信之后,或改换门庭,或关门大吉。
留中不发相关词语
- 1 势不两立
-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语法:势不两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示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 2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
- 千里长的路,不能够要求它像绳子一样直。形容人和事物各有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出处:《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资。”
- 3 赞口不绝
- 见“赞不绝口”。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语法:赞口不绝作谓语、定语;指很好。
- 4 了不长进
- 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语法:了不长进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5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语法: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作宾语、定语;用于避嫌。
- 6 风雨不改
-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出处:《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语法:风雨不改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示例: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岂所谓徐公之行已有常,而诗人之风雨不改耶?”
- 7 无盐不解淡
- 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三卷:“但是无盐不解淡,总还得带些银子去,抚台的是垫了。”语法:无盐不解淡作宾语、定语;指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 8 不以人废言
-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语法:不以人废言作谓语;指客观看待问题。示例:清·黄子云《野鸿诗的·90》:“观者不以人废言可也。”
- 9 留连忘返
- 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出处:《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语法:留连忘返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留恋。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他更是留连忘返,细细揣摩。”
- 10 抹不下脸
- 碍于脸面或情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语法:抹不下脸作谓语、宾语;指碍于脸面或情面。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当着郭振山的面,谁都抹不下脸。”
- 11 赏善不遗匹夫
- 匹夫:平民百姓。赏赐善行不遗忘平民百姓。即平民百姓有功劳也应奖赏。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12 笑中有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出处: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语法:笑中有刀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示例:《旧唐书·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13 不干不净
-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语法:不干不净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或人的行为。示例:王朔《人莫予毒》:“除非你说的是那些常来他这儿的不干不净的女孩子。”
- 14 发扬踔厉
-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语法:发扬踔厉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示例:倘或换一个发扬踔厉的的局面,人心一变,鼓舞向上,那时候大申天讨,倒要让大家看看,到底谁行谁不行.(高阳《清宫外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