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手投足简介
引手投足的意思
解释: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出处:
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语法:
引手投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引手投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举手投足
引手投足相关词语
- 1 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语法:札手舞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动手动脚。
- 2 足履实地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出处:《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语法:足履实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3 胁肩累足
- 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语法:胁肩累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景帝三年》:“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 4 如胶投漆
- 见“如胶似漆”。出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语法:如胶投漆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 5 垂手恭立
- 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出处:《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语法:垂手恭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引鬼上门
- 比喻招来坏人。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语法:引鬼上门作谓语、定语;指引狼入室。
- 7 血流没足
- 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出处:《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语法:血流没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裹足取暖
- guǒ zǔ qǔ nuǎn,梁章钜 《剪灯夜话》,形容家庭困难,比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
- 9 举手之劳
-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语法:举手之劳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示例:每天打扫办公室对每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就看你是否去做。
- 10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语法: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害怕的样子。示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 11 不足轻重
- 犹言无关紧要。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语法:不足轻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事、物。示例:上自独当一面之官府,上至不足轻重之官吏,而亦共闻是言。清·邹容《革命军》第五章
- 12 箪醪投川
- 箪:古代盛食物的器具;醪:酒;川:河流。指古代将领将酒倒入河中与兵士共饮。形容爱抚部下,同甘共苦出处:晋·张协《七命》:“箪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语法:箪醪投川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交往。
- 13 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语法:一手一足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单薄的力量。示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需要动员人民群众,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
- 14 霹雳手
- 指断案敏捷的人出处:《旧唐书·裴凗传》:“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语法:霹雳手作宾语、定语;指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