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枘制凿简介
量枘制凿的意思
解释:
见“量凿正枘”。
出处: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语法:
量枘制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量枘制凿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量凿正枘
量枘制凿相关词语
- 1 炳炳凿凿
- 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出处:《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语法:炳炳凿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作文。
- 2 凿破浑沌
- 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语法:凿破浑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目量意营
- 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出处:《明史·宦官传·阮安》:“阮安有巧思,奉成祖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划,工部奉行而已。”语法:目量意营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4 混沌未凿
-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天地开辟以来,原有这等混沌未凿之人……无不富贵寿考,安乐终身。”
- 5 言辞凿凿
- 形容人们说话有底气、有条理
- 6 陂湖禀量
-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语法:陂湖禀量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气量很大。示例:唐·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惟灵金石呈姿,陂湖禀量,伊彼昭代,生乎德明。”
- 7 以华制华
- 华:中国人;制:控制。用中国人控制中国人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语法:以华制华作宾语、定语;用于外国人。
- 8 铢铢校量
-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语法:铢铢校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因事制宜
-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出处:西汉 班固《汉书 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语法:因事制宜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宋 苏辙《西掖告词》:“夫因事制宜,法不能尽;顺民施法,责在守令。”
- 10 出奇制胜
-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出处:唐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语法:出奇制胜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它行动。示例: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 11 量力而行
-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语法:量力而行偏正式;作谓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示例:只有量力而行,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 12 庙堂之量
- 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谢有庙堂之量。”语法:庙堂之量作宾语;指人的气量大。示例:他的心胸很宽广,有庙堂之量
- 13 斗量车载
-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处:《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语法:斗量车载作谓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示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月白风清其有意,斗量车载已无名。”
- 14 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语法:量力度德连动式;作谓语;指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德行。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量力度德,《春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