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本就末简介
去本就末的意思
解释:
谓弃农经商。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语法:
去本就末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去本就末相关词语
- 1 按部就队
- 巡察所辖的部属,归入所属队列。出处:汉·王粲《浮淮赋》
- 2 随行就市
-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语法:随行就市作谓语;指按市场行情交易。示例:一般农副产品的购销,可随行就市,灵活经营。
- 3 强弩之末
-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语法:强弩之末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 4 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出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语法:言来语去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示例:言来语去闲谈笑,二更鼓罢又三更。《天雨花》第二六回
- 5 去病无家
- 指公而忘私。
- 6 去故纳新
- 犹言去旧迎新。出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语法:去故纳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逐末舍本
- 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出处:《隋书·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语法:逐末舍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弃文就武
-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出处: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语法:弃文就武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 9 来回来去
-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语法:来回来去作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他来回来去还是重复那几句话
- 10 就日瞻云
- 就:接近;日:比喻帝王;瞻:抬头看。指谒见帝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语法:就日瞻云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唐·李邕《日赋》:“披云睹日兮目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
- 11 龙去鼎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出处: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12 始末缘由
-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语法:始末缘由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事情等。示例:这媳妇哪里敢隐瞒,只得将始末缘由从直说出。清 陈朗《雪月梅》第九回
- 13 推本溯源
-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语法:推本溯源作谓语、定语;指勇于探索。示例:做学问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 14 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出处: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语法:本来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示例: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