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两役简介
一身两役的意思
解释:
一个人做两件事。
出处: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语法:
一身两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兼做两件事。
示例:
他一身两役,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一身两役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一身而二任
成语故事
- 南朝梁代大臣张绪看到儿子张充整天与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张充左手托鹰右手牵狗,就教训儿子“一身两役,无乃劳乎?”经过这次教训后,张充居然认真读书,学问大增,就去考取功名。后来官至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也算是一身两役大有出息了
一身两役相关词语
- 1 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出处: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语法:一手遮天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如今人民已当家做主,地主老财一手遮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 2 分三别两
- 同“分星擘两”。出处: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语法:分三别两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 3 以一持万
-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语法:以一持万偏正式;作谓语;同提纲挈领。
- 4 一唱一和
-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出处: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语法:一唱一和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 5 一夕九徙
- 九:多次;徙:迁移。 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出处:《后汉书·苏木韦传》:“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
- 6 浮一大瓟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出处:清·朱彝尊《黄征君寿序》:“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史,先生之心,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语法:浮一大瓟作谓语、定语;指满饮一大杯酒。
- 7 一路哭
- 宋 范仲淹 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 8 一个巴掌拍不响
-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语法:一个巴掌拍不响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都有责任。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就拍得响。”
- 9 千虑一得
-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语法:千虑一得复杂式;作宾语;含褒义,多用来表示自谦。示例: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南史 虞寄传》)
- 1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语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绝不会吃亏的。
- 11 一悲一喜
-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出处:《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语法:一悲一喜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一问三不知
-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语法:一问三不知联合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 13 不一而足
-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语法:不一而足紧缩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示例: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 14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语法:一子失着,满盘皆输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