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元返本简介
还元返本的意思
解释:
见“还原反本”。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语法:
还元返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还元返本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还原反本
还元返本相关词语
- 1 元戎启行
-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出处: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语法:元戎启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 2 民为邦本
- 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语法:民为邦本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统治者。示例: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八章:“无论如何,民为邦本。”
- 3 计无返顾
- 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出处:明·赵南星《答蔡闻吾书》:“乃门下遂跃马东归,计无返顾。”语法:计无返顾作谓语;指不打算回头。
- 4 损本逐末
-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出处:《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语法:损本逐末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本末倒置。示例:你这是损本逐末的做法
- 5 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出处:《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语法:邦以民为本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示例: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 6 溯本求源
- 追寻根本,探求起源出处:《齐东野语·道学》示例:在学术问题上,他总是一丝不苟,溯本求源。
- 7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语法:珠还合浦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锦富爱妾,一朝剑折延津,远道孤儿,万里珠还合浦。(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 8 元元本本
-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语法:元元本本作宾语、状语;指事情的过程。示例:他把这件事情元元本本地陈述了一遍。
- 9 清源正本
-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出处:《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语法:清源正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有借无还
- 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出处:梁实秋《书》:“大概都是有感于书之有借无还。”语法:有借无还作宾语;指借别人东西不归还。示例:他借东西向来是有借无还的。
- 11 民以食为本
-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出处: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语法:民以食为本作宾语、定语;指粮食的重要性。
- 12 告老还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语法:告老还家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示例: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 13 迷而不返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出处:汉 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语法:迷而不返作谓语、宾语;指知错不改。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程晓传》:“况奸回暴露,而复不罢,是衮阙不补,迷而不返也。”
- 14 白俗元轻
- 泛指文笔粗俗浅近,轻浮靡丽。出处: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