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纣为虐简介
助纣为虐的意思
解释:
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语法:
助纣为虐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谁不反对,可你却助纣为虐,难道你就不怕历史的惩罚?
成语造句
- 1.你既已知道这些物品是赃物,为何要助纣为虐,帮犯罪集团销赃呢?
- 2.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3.那些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助纣为虐的人,都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4.他虽然后悔自己助纣为虐地帮助不法集团诈取人民钱财,可惜为时已晚,后半辈子註定要在监牢中度过了。
- 5.客户资料要小心保管,免得被有心人士拿去当人头,无形之中助纣为虐而不自知。
- 6.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谁不反对,可你却助纣为虐,难道你就不怕历史的惩罚?
成语故事
- 秦朝末年,刘邦率大军攻占京都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见秦宫壮丽宏伟,有无数金银财宝和妙龄少女,他想留守咸阳。大将樊哙与谋士张良认为这是助纣为虐,会失去天下人心,刘邦就退守霸上
英语翻译
- 英语:
hold a candle to the devil <help a tyrant to do evil>
- 俄语:
помогáть злодею в преступлении <окáзывать услугу бандиту>
助纣为虐相关词语
- 1 不为戎首
- 戎首:率兵攻打别人的带头者。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出处:毋为戎首,不亦善首。 《礼记·檀弓》
- 2 不为已甚
-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语法:不为已甚紧缩式;作谓语;比喻不要太过分。示例: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 3 引以为耻
-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示例:巴黎和谈,国人皆引以为耻。
- 4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5 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6 束椽为柱
-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出处: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语法:束椽为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语法: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礼让为国
-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语法:礼让为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为法自弊
- 作定自弊。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语法:为法自弊作谓语、宾语;指作法自毙。示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
- 10 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出处: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语法:眼不见为净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叫老唐带着我充军到外县,你好眼不见为净!”
- 11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语法: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正是这种情形。”
- 12 抗颜为师
-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语法:抗颜为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 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出处:《梁书·良吏传》:“梁兴,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语法:破觚为圆,斫雕为朴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14 有为有守
- 守:操守。既有作为,又有操守出处:《尚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语法:有为有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