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源源简介
本本源源的意思
解释:
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语法:
本本源源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本源。
本本源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源源本本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whole story <from the origins>
本本源源相关词语
- 1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出处: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语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示例: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 3 追根查源
- 同“追本溯源”。出处: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语法:追根查源作谓语、宾语;指追查根源。
- 4 舍本问末
- 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语法:舍本问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褫其华衮,示人本相
- 褫:剥夺;衮:礼服;示:展示。剥开华美的外衣,在人前显示本来面目。比喻揭穿别人的伪装出处:鲁迅《书信集·至曹聚仁》:“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语法:褫其华衮,示人本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重本抑末
- 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 、 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 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 7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出处:清·戴震《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语法:正本溯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本同末离
-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出处:《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语法:本同末离作宾语、定语;指大致相同。
- 9 积本求原
- 从根本上探求。出处:明 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语法:积本求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处: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语法:源远流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 11 一本十利
- 喻下的力量极小,得益却极大出处:《市声》
- 12 不惜本钱
-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出处: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语法:不惜本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正本澄源
- 犹正本清源。出处:《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语法:正本澄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
- 14 反本溯源
- 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语法:反本溯源作谓语、宾语;用于探求事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