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三过四简介
传三过四的意思
解释:
传闲话,说是非
出处:
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语法:
传三过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搬弄是非。
示例:
大老爷们怎么能干传三过四的事
传三过四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说三道四
英语翻译
- 英语:
spread rumour
传三过四相关词语
- 1 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语法:求三拜四作谓语、定语;指求人。
- 2 三头八臂
- 见“三头六臂”。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语法:三头八臂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示例:未及数合,哪吒现了三头八臂,登起风火轮,先在潼关城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
- 3 接三连四
- 接连不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语法:接三连四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示例: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 4 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语法:二三其节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
- 5 遮三瞒四
-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语法:遮三瞒四作状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
- 6 三皇五帝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出处:先秦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语法:三皇五帝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遥远的古代。示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7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8 四近之臣
- 皇帝身边的近臣出处:《孔丛子·论书》
- 9 丰屋之过
- 见“丰屋之戒”。
- 10 得其三昧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语法:得其三昧作谓语;借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示例:只要你慢慢揣摩,自能得其三昧
- 11 三句不离本行
-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语法:三句不离本行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示例:你们三句不离本行,教育,教育,把我门外汉冷落了。叶圣陶《倪焕之》第四章
- 12 计过自讼
-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语法:计过自讼连动式;作谓语;指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示例:《明史·舒芬传》:“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
- 13 吃四方饭
-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语法:吃四方饭作谓语、定语;指僧道尼等。示例:和尚道士是吃四方饭的人
- 14 三心两意
- 见“三心二意”。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语法:三心两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不专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请大家照常办事,不必三心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