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简介
三皇五帝的意思
解释: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语法:
三皇五帝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遥远的古代。
示例: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三皇五帝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祧之祖
成语造句
- 1.要熟悉我国历史,应该知道三皇五帝。
- 2.从三皇五帝到现在,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改造自然。
- 3.从三皇五帝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努力。
- 4.从三皇五帝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神州大地上勤劳地创造着新生活。
- 5.几千年来,我国流传着“三皇五帝”的传说,以喻古史的悠久。
- 6.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风,直传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均以五伦八德治世化民,敦化美俗,可谓升平之世。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Thre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Lords.
- 日语:
三皇五帝(さんこうごてい)
- 俄语:
первые легендáрные правители
三皇五帝相关词语
- 1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2 得其三昧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语法:得其三昧作谓语;借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示例:只要你慢慢揣摩,自能得其三昧
- 3 三句不离本行
-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语法:三句不离本行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示例:你们三句不离本行,教育,教育,把我门外汉冷落了。叶圣陶《倪焕之》第四章
- 4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语法:五尺之童作宾语、定语;指儿童。示例: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 5 重三迭四
- 见“重三迭四”。
- 6 二一添做五
- 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
- 7 猜三划五
- 喝酒时划拳行酒令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差人道:‘今日且吃酒,明日再说。’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语法:猜三划五作谓语、宾语;指行酒令。
- 8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或阁
- 9 惊皇失措
- 同“惊惶失措”。
- 10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出处: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语法:知二五而未识于十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皇天不负有心人
-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出处:梁启超《新罗马·侠感》:“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语法:皇天不负有心人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这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成功。
- 12 暮四朝三
-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语法:暮四朝三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示例:婚姻簿中应细览,俺姐姐只解清谈,陪不得寻常俗物胡淫滥,使不得暮四朝三。明·孙仁孺《东郭记·媒妁之言》
- 13 遮三瞒四
-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语法:遮三瞒四作状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
- 14 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语法:二三其节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