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三瞒四简介
遮三瞒四的意思
解释: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
语法:
遮三瞒四作状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
遮三瞒四相关词语
- 1 三皇五帝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出处:先秦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语法:三皇五帝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遥远的古代。示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2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3 四近之臣
- 皇帝身边的近臣出处:《孔丛子·论书》
- 4 得其三昧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语法:得其三昧作谓语;借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示例:只要你慢慢揣摩,自能得其三昧
- 5 三句不离本行
-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语法:三句不离本行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示例:你们三句不离本行,教育,教育,把我门外汉冷落了。叶圣陶《倪焕之》第四章
- 6 重三迭四
- 见“重三迭四”。
- 7 猜三划五
- 喝酒时划拳行酒令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差人道:‘今日且吃酒,明日再说。’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语法:猜三划五作谓语、宾语;指行酒令。
- 8 欺上瞒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出处: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语法:欺上瞒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六章:“县委做过明确决定,有人就敢欺上瞒下无法无天!”
- 9 八万四千
-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出处:《法华经 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语法:八万四千作宾语、定语;指很多。示例:八万四千颠倒想,与君同付醉眠中。宋·陆游《醉歌》
- 10 暮四朝三
-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语法:暮四朝三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示例:婚姻簿中应细览,俺姐姐只解清谈,陪不得寻常俗物胡淫滥,使不得暮四朝三。明·孙仁孺《东郭记·媒妁之言》
- 11 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出处:《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语法:利市三倍作谓语、定语;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12 三推六问
-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语法:三推六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反复审讯。示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三推六问我也没露一句真情。”
- 13 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语法:二三其节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
- 14 接三连四
- 接连不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语法:接三连四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示例: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