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之臣简介
四近之臣的意思
解释:
皇帝身边的近臣
出处:
《孔丛子·论书》
四近之臣相关词语
- 1 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出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语法:度外之人作宾语;指局外人。
- 2 丰屋之过
- 见“丰屋之戒”。
- 3 匪躬之节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语法:匪躬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示例: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 4 再实之木根必伤
-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语法:再实之木根必伤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5 匪躬之操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语法:匪躬之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 6 谋臣猛将
- 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出处:《晋书·石崇传》:“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于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语法:谋臣猛将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得力干将。示例:明·周楫《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随你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璘、吴玠这一班儿谋臣猛将苦口劝他恢复,他只是不肯。”
- 7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出处:《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 8 元元之民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语法:元元之民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 9 驷之过蠙
- 见“驷之过隙”。
- 10 简而言之
-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语法:简而言之作分句、宾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 11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语法:五尺之童作宾语、定语;指儿童。示例: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 12 重三迭四
- 见“重三迭四”。
- 13 衔橛之虞
- 同“衔橛之变”。出处:明·何景明《功实篇》:“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语法:衔橛之虞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一旦有触藩之变、衔橛之虞……京师岂复有可存之地哉!”
- 14 遮三瞒四
-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语法:遮三瞒四作状语、定语、宾语;用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