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之民简介
元元之民的意思
解释: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语法:
元元之民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元元之民相关词语
- 1 驷之过蠙
- 见“驷之过隙”。
- 2 简而言之
-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语法:简而言之作分句、宾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 3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语法:五尺之童作宾语、定语;指儿童。示例: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 4 无本之木
- 本:树根之意。没有根的树。示例:显然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一种贼喊捉贼的伎俩。
- 5 一昔之期
- 一昔:即一夕。 一夜的时间。出处:《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
- 6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语法: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作宾语、分句;指人的好恶。示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 7 树之风声
-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出处:《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8 耳边之风
-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语法:耳边之风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示例: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7回:“谁知相主事拿定主意,只是不理,凭他撒骚放屁,只当耳边之风。”
- 9 开山之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语法:开山之祖作主语、宾语;指开创者。
- 10 言之不渝
- 渝:改变,违背。说出的话不改变,即说到做到出处:晋·陆机《遂志赋》:“任穷达以逝止,亦进仕而退耕;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语法:言之不渝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不二之老
- 不二:不生二心,一心一意;老:老人。指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老人或元老。出处:晋·干宝《晋纪总论》:“朝寡纯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
- 12 霄壤之别
-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出处: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别’。”语法:霄壤之别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差别极大。示例:比起先前用皂荚时候的只有一层极薄的白沫来,那高底真有霄壤之别了。(鲁迅《彷徨 肥皂》)
- 13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出处:《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 14 匪躬之操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语法:匪躬之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