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问禁简介
入国问禁的意思
解释: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语法:
入国问禁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适应异国文化。
示例:
现在入国问禁可以在网上进行了
入国问禁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入境问俗
- 反义词
成语造句
- 1.毛里求斯驻中国的旅游代表刘敦仁说,郑和也是一名伟大的旅行家,他每到一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宣扬中国明朝的强盛,促进中非通商贸易。
- 2.由此想到,人类学中有个“入境随俗论”,所谓“入国问禁,入境随俗”是也。
- 3.入乡随俗,入国问禁,这“禁”字,要时刻在心头萦绕,要遵纪守法,一切按规范行事。
- 4.但入乡随俗,入国问禁,一个日趋老矣的中国前锋,切莫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 5.“入乡随俗”“入国问禁”等成语,即由此而来。
- 6.入国问禁,入境问俗,此次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上,广场舞再次伴着民族风跳起来,让人担心会触犯法规和公序良俗,并因此损失了整个中国人的形象。
英语翻译
- 英语:
ask about taboos and bans upon arrival in a foreign country
入国问禁相关词语
- 1 置而不问
-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出处: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语法:置而不问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语法:国无宁日作谓语、定语;指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示例: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 3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出处: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语法: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掌权后。
- 4 出古入今
- 从古至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同义词 :从古至今例句 :今年是多事之秋,上半年过得憋闷。
- 5 例直禁简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出处:《晋书 杜预传》:“例直易见,禁简允犯。”语法:例直禁简作谓语、定语;用于法律等。
- 6 病由口入
- 见“病从口入”。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语法:病由口入作宾语、定语;劝诫注意饮食卫生。
- 7 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语法:步步深入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逐步进入。示例:经过我们步步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最佳解决方案
- 8 安国宁家
- 指治理国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语法:安国宁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理国家。
- 9 执经问难
-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语法:执经问难作谓语、定语;指求学。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 10 悬壶问世
-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 11 出入无间
- 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出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谓左右曰:‘吾为神策将军时,宿卫禁中,见天子夜召学士,出入无间,恩礼亲厚如寮,非将相可比也。’”语法:出入无间作谓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2 国仇家恨
-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出处: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语法:国仇家恨作宾语;指共同的仇恨。示例:她忍着国仇家恨,被迫去应酬他
- 13 革职拿问
- 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带上银子,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语法:革职拿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官场等。示例:《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既至京师,则降旨解肃顺大学士之任,旋革职拿问,遂诛之。”
- 14 观风问俗
- 游览风光并探望人民风俗出处:《见远亭》《礼记·曲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