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躬之节简介
匪躬之节的意思
解释: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出处:
《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语法:
匪躬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示例:
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匪躬之节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匪躬之操
匪躬之节相关词语
- 1 再实之木根必伤
-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语法:再实之木根必伤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2 匪躬之操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语法:匪躬之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 3 责躬罪己
- 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出处:《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语法:责躬罪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出处:《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 5 元元之民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语法:元元之民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 6 驷之过蠙
- 见“驷之过隙”。
- 7 简而言之
-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语法:简而言之作分句、宾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 8 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语法:五尺之童作宾语、定语;指儿童。示例: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 9 无本之木
- 本:树根之意。没有根的树。示例:显然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一种贼喊捉贼的伎俩。
- 10 一昔之期
- 一昔:即一夕。 一夜的时间。出处:《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
- 11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语法: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作宾语、分句;指人的好恶。示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 12 树之风声
-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出处:《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13 丰屋之过
- 见“丰屋之戒”。
- 14 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出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语法:度外之人作宾语;指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