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问心简介
以口问心的意思
解释: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语法:
以口问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杨佥宪]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以口问心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扪心自问
以口问心相关词语
- 1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语法:好心不得好报作宾语、定语;指好心被人误解。示例:欧阳山《苦斗》:“这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柴烧烂灶。”
- 2 以夷伐夷
-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语法:以夷伐夷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示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 3 知心着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语法:知心着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张爱玲《连环套》:“亲人哪,你尸骨未寒,你看你知心着意的人儿受的是什么罪!”
- 4 心随境转
- 心情的好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5 问一知二
- 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 6 匠心独妙
- 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语法:匠心独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思想或构思等。示例:学不考儒,务掇精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三
- 7 朋心合力
-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语法:朋心合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齐心协力。
- 8 以筦窥天
- 见“以管窥天”。
- 9 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出处: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语法:虚心冷气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那和尚虚心冷气,动问道:‘大郎贵乡何处,高姓大名?’”
- 10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语法:以众暴寡,以强凌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音问相继
-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出处: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语法:音问相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语法:意攘心劳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百口同声
-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语法:百口同声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示例:他们百口同声,一致推选你为救险队长
- 14 双心一意
- 双心:彼此的心意。 指彼此的心意一致。出处: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纻歌·秋白纻》:“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