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着意简介
知心着意的意思
解释: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语法:
知心着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张爱玲《连环套》:“亲人哪,你尸骨未寒,你看你知心着意的人儿受的是什么罪!”
知心着意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知心知意
知心着意相关词语
- 1 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语法:先意承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 海上通信》:“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学过。”
- 2 心随境转
- 心情的好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3 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语法:意得志满作谓语、定语;指满足。
- 4 问一知二
- 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 5 匠心独妙
- 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语法:匠心独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思想或构思等。示例:学不考儒,务掇精华;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三
- 6 不知所从
- 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语法:不知所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朋心合力
-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语法:朋心合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齐心协力。
- 8 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出处: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语法:虚心冷气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那和尚虚心冷气,动问道:‘大郎贵乡何处,高姓大名?’”
- 9 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语法:意攘心劳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0 无知无畏
- 形容一个人无知而对其事物产生轻视、无畏的看法,想法。
- 11 心浮气盛
-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出处: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语法:心浮气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心浮气盛的人是干不好事的
- 12 蓼虫不知苦
- 蓼的味苦,寄生于蓼的虫不觉得它苦。比喻人安于习惯,不知辛苦。出处:汉·东方朔《七谏》:“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 13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语法:好心不得好报作宾语、定语;指好心被人误解。示例:欧阳山《苦斗》:“这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柴烧烂灶。”
- 14 打着灯笼没处找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语法:打着灯笼没处找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