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耳射声简介
附耳射声的意思
解释:
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出处: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陵谷迁移,忘注芜没,郢书燕说,附耳射声。”
语法:
附耳射声作谓语、定语;指没实据。
附耳射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捕风捉影
附耳射声相关词语
- 1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出处:《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语法: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2 挠腮撧耳
-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语法:挠腮撧耳作宾语、状语;指慌乱焦急。
- 3 蝇声蚓窍
- 犹言蝇声蛙噪。 清 钱谦益 《<孙幼度诗>序》:“ 幼度 之詩,有光熊熊然,有氣灝灝然……非猶夫衰世之音,蠅聲蚓竅,魈吟而鬼哭者也。”参见“ 蠅聲蛙噪 ”。
- 4 声气相通
-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 5 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语法:死声咷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新淫之声
- 淫:淫荡。新制作的淫靡颓废的歌曲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孽糪传》:“新淫之声,北鄙之曲。”语法:新淫之声作主语、宾语;用于音乐等。
- 7 言犹在耳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语法:言犹在耳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示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8 疾声厉色
-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出处: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语法:疾声厉色作谓语、宾语;指很严厉。示例:惟疾声厉色,以违制相胁下。清·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
- 9 无怠之声
- 没有怠惰的声音。形容自强不息。出处:《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
- 10 羿氏舛射
- 羿氏: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舛:差错。羿射箭出来差错。指有才华的人也会有失误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从吴贺北游。驾使羿射雀左目,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语法:羿氏舛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羿氏舛射,东野败驾,虽有隽才,谬则多谢。”
- 11 遮掩耳目
- 见“遮人眼目”。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语法:遮掩耳目作谓语、定语;指欺骗。
- 12 鸟声兽心
-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语法:鸟声兽心作宾语、定语;指为人。
- 13 避凉附炎
- 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凉附炎,且其性残虐。”语法:避凉附炎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势利。
- 14 光彩射人
- 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出处:《敦煌变文集》第五卷:“遥望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语法:光彩射人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