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末路简介
晚节末路的意思
解释: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出处: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语法:
晚节末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宋·陈亮《祭彭子复父文》:“死生祸福,相去有差。晚节末路,共此叹嗟。”
英语翻译
- 英语:
in one's later life <toward the end of one's life>
晚节末路相关词语
- 1 节威反文
- 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语法:节威反文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2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出处:《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语法:终身让路,不枉百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世路风波
- 世路:生活道路;风波:各种矛盾。指生活中充满各种矛盾。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 4 难至节见
- 一条成语,是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出处:《藏书·名臣传·肥义》“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
- 5 仗节死义
-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语法:仗节死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杜子美《送严武还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劝以仗节死义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八》
- 6 桑榆末景
- 同“桑榆暮景”。出处: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语法:桑榆末景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 7 强本弱末
- 犹强干弱枝。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语法:强本弱末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语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老舍《赵子曰》:“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有天大的本事。”
- 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 10 路有饿殍
- 指路上有饿死的人。比喻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 11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语法:必由之路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为达到目的必须遵循的途经。示例: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 12 道路侧目
- 侧目:侧目而视。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出处:《元史·阿鲁诨萨理传》:“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语法:道路侧目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示例: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铎》:“在‘四害’横行,道路侧目的时期,我常常想到振铎,还为他的早逝而庆幸!”
- 13 一路哭
- 宋 范仲淹 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
- 14 离本徼末
- 犹言舍本逐末。出处:《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语法:离本徼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