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盈门简介
宾客盈门的意思
解释:
盈:充满。指来客很多
出处:
《旧唐书 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语法:
宾客盈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七章:“人在高处亲戚多,祖父七十大寿那天,高府宾客盈门。”
成语造句
- 1.老画师家里总是宾客盈门。
- 2.市长家里今天宾客盈门。
- 3.老县长家里总是宾客盈门。
- 4.目前正值旅游旺季,旅馆饭店宾客盈门。
- 5.他的餐馆本来应该是宾客盈门的。
- 6.他的饭店里本来应该是宾客盈门的。
成语故事
- 隋朝太傅窦炽的儿子中只有窦威是一个书痴,他被任命掌管皇家图书经籍的秘书郎,他的兄弟跟随杨广灭南朝陈国后带回无数金银财宝,门前宾客盈门。窦威的门前车马冷落,成为“寒素窦府”,因此他后来得到唐高祖李渊的重用
英语翻译
- 英语:
endless arrival of guests
- 日语:
来客が引きも切らず詰めかける
宾客盈门相关词语
- 1 门内之口
- 家中的人口出处: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 2 名门大族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语法:名门大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有名望的人。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你看多少人家名门大族的娘子,汉子方伸了腿就走作了。”
- 3 酌盈剂虚
- 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出处:明 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语法:酌盈剂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恳荒》:“其裒多益寡、酌盈剂虚者,必有其道矣。”
- 4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出处: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语法:大开方便之门作谓语、宾语;指帮助别人。示例: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是好快乐也呵!”
- 5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语法:门当户对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选择配偶上。示例:我想他两家也就算门当户对了,一说去,自然成的;谁知他这会子来了,说不中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 6 乌衣门第
- 指世家望族。出处:清·陈维菘《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语法:乌衣门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相待如宾
-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语法:相待如宾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示例: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唐·房玄龄《晋书·何曾传》
- 8 夺门而出
-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语法:夺门而出作谓语、状语;形容迫不及待。示例:轻轻拨开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清 李嘉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 9 热门货
- 指好销的货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过去很少出售的大麦、荞麦,现在忽然成了热门货,五千钱一石,仍然供不应求。”语法:热门货作主语、宾语;指好销的货。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从入腊到元宵节,花炮都是热门货。”
- 10 玉树盈阶
- 盈:满。满台阶都是碧玉般的树。比喻子弟既多且多出处:清·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语法:玉树盈阶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保盈持泰
-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出处:参见“保泰持盈”。语法:保盈持泰作宾语、定语;指维持社会安定。示例:因要保盈持泰,避免地中海的危机严重化而对意德有所让步。邹韬奋《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
- 12 陋巷蓬门
- 形容住地简陋,家中贫寒。出处:《喻世明言》卷二七:“家贫未遇,夫妻二口,住于陋巷蓬门。”
- 13 充箱盈架
- 充、盈:满。盛满书箱,摆满书架。形容藏书丰富。
- 14 东门之役
- 《左传·隐公四年》:“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郑 人侵 卫 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明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徐必进 ﹞与 汪 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 汪 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