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群动众简介
惊群动众的意思
解释:
见“惊师动众”。
出处: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语法:
惊群动众作谓语、宾语;指惊动很多人。
惊群动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惊师动众
惊群动众相关词语
- 1 物众地大
- 物:物产,资源。 物产丰富,土地广大。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牙其间。”
- 2 群策群力
-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出处: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语法:群策群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群策群力,庶有成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
- 3 魂惊魄落
- 形容极度惊恐。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语法:魂惊魄落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 4 胆丧魂惊
- 同“胆裂魂飞”。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语法:胆丧魂惊作状语;指害怕。
- 5 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语法:宠辱若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示例: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6 惊愕失色
-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语法:惊愕失色作谓语、状语;指十分吃惊。示例: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 7 动中肯綮
- 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语法:动中肯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史·王都中传》:“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
- 8 惊才絶艳
-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赞叹。
- 9 造謡惑众
- 捏造谣言,迷惑群众。 邹鲁 《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頒發暫行軍律:一臨陣退縮者斬,一强姦婦女者斬,一騷擾百姓者斬,一造謡惑衆者斬。”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更加上还有坏人的造谣惑众,眼看着人心要散了。”
- 10 拔群出类
- 指高出众人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拔群出类。”语法:拔群出类作谓语、定语;多指才能。示例: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任待要片时间拔群出类,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
- 11 卓乎不群
- 同“卓尔不群”。出处: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语法:卓乎不群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 12 勇动多怨
- 勇动:鲁莽妄动。鲁莽妄动必招致很多怨恨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智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贵。”语法:勇动多怨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13 惊弓之鸟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出处:《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语法:惊弓之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 14 害群之马
-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语法:害群之马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赶走害群之马的走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