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万毕简介
知一万毕的意思
解释: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语法:
知一万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万毕矣。”
知一万毕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触类旁通
知一万毕相关词语
- 1 立马万言
-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出处: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语法:立马万言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
- 2 见时知幾
- 时:时势,时世;幾:细微的迹象,先兆。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幾之变也。”语法:见时知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一盘散沙
-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出处: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语法:一盘散沙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散乱。示例:一盘散沙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 4 恬不知愧
- 见“恬不知耻”。出处: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语法:恬不知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要脸。
- 5 一尘不涉
-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 6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语法: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7 一笔勾绝
-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 8 他乡遇故知
- 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语法:他乡遇故知作宾语、定语;指异地遇到老乡等。示例:老残,我多时不见你的诗了,今日总算‘他乡遇故知’,您也该做首诗,我们拜读拜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 9 一觞一咏
-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语法:一觞一咏作宾语、定语;用于文人的交往。示例:清·戴名世《陈某诗序》:“陈君时时与樵夫渔父野老相狎,一觞一咏,悠然自得。”
- 10 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语法:一般见识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巴金《秋》:“她们不该跟三妹一般见识。”
- 11 一节一行
- 谨守一种德行。常指丢弃大义而史注重小节德行。出处:《淮南子·人间训》:“今卷卷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沈,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 12 一串骊珠
-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语法:一串骊珠作宾语、定语;指歌声等。示例:清·洪昇《长生殿·弹词》:“一串骊珠和韵闲,恰便似莺与燕弄关系。”
- 13 观凤一羽
- 观:看:凤:凤凰;羽:羽毛。只看见凤凰的一根羽毛。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并不全面。出处:宋·朱熹《论语四》:“毕竟一事做得时,在可以见其全体。古人谓观凤一羽,足以知其五色之备。”
- 14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语法:一言已出,驷马难追作谓语、定语;指说话算数。